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①
城闕輔三秦②,風煙望五津③。
與君離別意,同是宦游人④。
海內⑤存知己,天涯若比鄰⑥。
無為在歧路⑦,兒女共沾巾⑧。
——唐 · 王勃⑨
注釋
①有些版本詩題為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川》。少府:官名;蜀州:今四川崇州
②城闕:這里特指唐代京城氏安(今陜西衍西安市)。輔,護衛。三秦,指長安城附近的關中之地,即現在的陜西省潼關以西一帶。秦朝末年,項羽破秦,把關中分為三區,分別封給三個秦國的降將,所以稱三秦。
③風煙:風和霧靄,這里是以風煙迷茫來描寫杜少府要去赴任的地方十分遙遠。五津:指岷江的五個渡口白華津、萬里津、江首津、涉頭津、江南津。這里泛指蜀川。
④宦(huàn)游人:為了做官而遠離故鄉的人。
⑤海內:四海之內。存:存在。
⑥比鄰:近鄰。
⑦無為:無須,不要。歧(qí)路:從大路上分出來的小路,這里指分手之處。
⑧沾巾:淚水沾濕衣服和腰帶。意思是揮淚告別。
⑨王勃(公元649或650-676或675年),字子安,唐代詩人,絳州龍門(今山西河津)人。
解讀翻譯
從三秦守護著的雄偉的長安城,遙望蜀川的五個渡口,只能看到迷蒙的風煙。
此刻就要離別,我的心情與你是一樣的,因為我們都是出門在外做官的人。
如果四海之內有知己朋友,即使分別后遠在天涯,感覺也像是近鄰。
所以,我們不必在分手的地方,像青年男女分開時那樣把手巾都哭濕吧。
賞析
本詩是一首著名的送別詩,但卻沒有離別時的悲哀與凄涼,而是呈現出一種灑脫、慷慨的氣勢?!俺顷I輔三秦,風煙望五津”,作者送友人來到長安城外,將三秦守衛的長安城與風煙迷茫的蜀州做了鮮明的對比,表現出與杜少府分別時的凄涼情景;接著作者說我此刻的心情與您是一樣的,因為我們都是在外面做官謀生的人,有著相同的感受。但是接下來,作者筆鋒一轉,情緒由離別感傷轉向了昂揚向上,寫下了那兩句流傳千年的名句——“海內存知己,天涯若比鄰”,如果我們在四海之內都有知己,那么即使遠隔天涯,心也是緊緊相連的。這兩句詩寫出了友情的真諦,引起了人們的廣泛共鳴。最后兩句詩人加以補充,說既然這樣,我們就不必因為分別而流眼淚了,再次表明了豁達、積極的心態。
作業題
你對友情有著怎樣的認識?你與朋友分別時會流淚嗎?
擴展閱讀
天才王勃
有一年秋天,都督閻伯嶼要大宴賓客。為了讓自己的女婿在賓客面前展現才華,閻都督早就囑咐女婿構思一篇序文,到時拿出來,使人覺得是即席之作。宴會開始,閻都督謙恭地拿著紙筆,一個一個地請客人寫序文,而客人都謝辭了。輪到最后一個客人,是小小年紀的王勃,閻都督料想他也不敢來接紙筆,就仍然把紙筆送了過去,以彰顯都督的“風度”。王勃卻毫不客氣地接過了紙筆。閻都督一愣,但又無可奈何,找借口離開了宴會廳,私下則教下人觀察動靜,隨時通報情況。
當第一次報“豫章故郡,洪都新府”時,閻都督說,這是“老生常談”;二次報“星分翼軫,地接衡廬”時,閻都督未作聲;三次報“落霞與孤鶩齊飛,秋水共長天一色”時,閻都督忽地站了起來:“天才!天才!他的文章可以傳世了!”
據說王勃寫文章,開始時并不仔細思考,先磨很多墨,然后喝酒,蒙被大睡,醒來后,提筆成文,不改動一個字,當時的人都以為王勃預先打好了腹稿。
本文標題:王勃 ·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(標簽:唐代古詩 初中生必背古詩 王勃的詩 五言律詩 送別詩 )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istvankrucsanyica.com/gudaishi/songdushaofuzhirenshuzhou.html
除非注明,本站所有文章均為「詞語庫」原創,轉載請注明出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