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漢初年,國家逐漸安定。自漢高祖劉邦起,接連幾代皇帝都實行同樣的治國策略:對商人征收重稅,禁止商人從政為官:以農為本,對農民實行輕徭薄賦的政策;國家壓縮開支,厲行節儉。
漢文帝以身作則,自己常穿著粗綈制成的衣服。他寵愛的慎夫人穿著不及地的短小衣裳,帷帳上沒有任何裝飾,以倡導勤儉樸素的風尚。
至漢武帝時,漢朝已經享有了七十多年的太平。加上自開國以來,統治者都堅持“休養生息”的政策,經濟終于得到了恢復,家家戶戶都富裕起來,百姓不必擔憂溫飽問題。
據《史記?平準書》記載,那時“京師之錢累巨萬,貫朽而不可?!?。就是說國庫里錢財充盈,穿錢的繩子都腐朽斷裂,致使錢幣散落,沒法統計數目。還記載著,“太倉之粟,陳陳相因,充溢露積于外,至腐敗不可食”,意思是國家的糧倉里堆滿了糧食,
陳糧壓著陳糧。糧倉里裝不下的糧食都溢到了外面,以致腐爛不能食用。另外,當時的街頭巷尾都有百姓們養的馬,田野間更是馬匹成群,不計其數。舉行宴會時,因為賓客眾多,都騎著公馬,便禁止賓客騎乘母馬,以防眾馬在馬廄里互相踢咬,騷動不安……
文景之時,經濟繁榮,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,百姓都非常珍惜這樣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,奉公守法,安居樂業,因此,文帝、景帝統治的時期被后世贊譽為“文景盛世”。及至武帝時代,漢朝國力更加強盛,成為公認的富強之國。
本文標題:陳陳相因的故事(標簽:)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istvankrucsanyica.com/chengyugushi/2629.html
除非注明,本站所有文章均為「詞語庫」原創,轉載請注明出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