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國時期,東吳用計謀奪取了荊州,并殺死了荊州守將關羽。公元221年,劉備在蜀中稱帝,不久便大舉伐吳。吳主孫權在與大臣們討論之后,最終決定求助于魏國,兩國聯合抵抗蜀軍。
孫權挑選了中大夫趙咨做使者。臨行前,孫權一再叮囑趙咨,見到魏國君臣后一定要靈活行事,不要令東吳受辱。趙咨斬釘截鐵地回答:“如果我有辱使命,定當以死謝罪,不會活著回來見您!”
趙咨到了洛陽后,前去拜見魏文帝曹丕。曹丕知曉他來使的目的,就故意問:“吳王是一個什么樣的君主?”趙咨回答道:“吳王乃是聰明、仁智、雄略之主?!辈茇χf:“你是不是把吳主捧得太高了?”
趙咨侃侃答道:“我沒有夸大其詞。吳主從平民中發現了魯肅,此為其聰I從軍隊中提拔了呂蒙,此為其明;俘虜了于禁卻沒有殺他,此為其仁;攻取荊州未損一兵一卒,此為其智;坐擁江南而志在天下,此為其雄;向您俯首,此為其略。這難道還稱不上聰明、仁智、雄略嗎?”曹丕轉而以威脅的口吻問:“我打算征討江南,如何?”趙咨沉穩地回答:“大國雖有征討之兵,小國也有防備之策?!辈茇Р桓市?,又問:“吳國可畏懼魏國?”趙咨朗聲回答:“吳國有百萬精兵,還有長江、漢江作為天然的護城河,為什么要懼怕別國?”
在幾番往來問答中,曹丕始終沒占到上風,但他不怒反喜,溫和地問趙咨:“東吳像您一樣的才能高士有幾人?”趙咨回答:“才智出眾的人至少有八九十人;至于像我這樣的庸碌之徒,則是車載斗量,數不勝數了?!?/p>
曹丕贊賞地說:“好的使者‘使于四方,不辱君命’,您完全符合這樣的評價?!碑敃r,魏國臣民無不敬佩趙咨的才德。趙咨完成使命回到東吳后,孫權稱贊他不辱使命,并根據他立下的功勞提升他為騎都尉。
本文標題:車載斗量的故事(標簽:)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istvankrucsanyica.com/chengyugushi/2628.html
除非注明,本站所有文章均為「詞語庫」原創,轉載請注明出處!